颜丽金老师+ “托物言志”概念辨

发表时间:2020-07-05 15:59

发表于:《人文之友》; CN51-1778/G0; 发表时间:2020.7.5



“托物言志”概念辨析

   福建宏翔高级中学   颜丽金

摘要: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不能言明托物言志的概念,为了探究托物言志的概念,我首先从它的源头及发展进行阐述,托物言志是将情感物化,并将个人情感寄托在事物之上,做到“物”与“情”的交融。其次从借助的“物”上入手,托物言志在借助物象时更加关注“物”本身具有的内在气质精神。从这两个方面浅析托物言志的概念,有利于对比理解和研究。

关键词: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作为中国本土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艺术写作手法,它在一开始就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感而出现的。抒发情感,表达情绪,展现个人化的思想感情,是托物言志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所在,因此托物言志手法在运用过程中,一定会明确的点明作者想表达的志向和思想,因此托物言志就像给你带路的人,即便刚开始我们可能会看不懂他要带我们去到哪里,但他总是会带着你朝那个目标走,到了目的地之后,还会告诉你“看,我们到了,就是这里了。”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托物言志的概念进行分析:     

一、阐述托物言志手法的起源与发展

“托物言志”是一种将情感“物化”的抒情方式,它描写个人志向时常常以物像的特点为基本点展开,类似于借景抒情,但借景抒情抒发的是“情”,是喜欢、厌恶、满足等等,而托物言志侧重的是抒“志”,它可以是志向、情感、爱好、愿望等等抽象的概念,托物言志可以说是中国的“土特产”了,中国从《诗经》开始使用比兴的写作手法,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通过比喻,使人物造型越发鲜明,再借助其作为诗文的开端,引起所咏之物。《桃夭》中灿艳的桃花,《关雎》中和鸣的雎鸠,《淇奥》中猗猗的绿竹,《月出》中皎洁的月亮,它们本身就有着使人觉得优美的诗意,同时又与下文有着若有若无的联系,给人们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而后屈原借花草,宝石,佳木,美玉等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思想,写下千古佳作《离骚》。从此以后,将个人之志依托在事物之上的写作方式就开始广为流传,在古代中国以含蓄曲折为美的社会背景下,“文贵曲忌直”,即写文章时贵在含蓄婉转,忌讳直抒胸臆,物象更像是个人志向的外壳,外壳下藏着作者寄予其中的深层内涵和借物象抒发的志向,因此在文本中,“物”的内涵与个人志向之间一定要存在着相似或相同的地方。托物言志所言之志是个人之志,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感悟,因此即便面对同一物体也可能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情感。宋人郑思肖在《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通过写菊宁愿抱死枝头,也不随秋风凋谢落地的形象,抒发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情操,表现出了郑思肖宁死不变节的坚定精神信念和不屈不挠、忠于祖国的誓言。而李商隐写《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恰恰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却赞美了菊花不惧霜露的傲骨和奉献精神,同时表达了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情。同样是面对菊花,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人生阅历甚至是不同的性别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想要抒发的志向也不相同,因此在文本当中,需要对物象有非常具体的描写,通过详细具体的描写,在物象与个人之志之间做出关联。“托物言志”其本体是有着象征意义的人格化的物象,因为个人的志趣、意愿或情感与本体存在某些相似点,因此借本体寄予情感,将个人的情绪寄予在对物的描摹上。

二、托物言志所用的借助物

托物言志中“托物”的内容,常常由两个方面构成:首先是物象的外形特征、生存环境等等外化的细节特点,其次是物象的气质精神和文化内涵等等内在的精神内涵。作者常常将物象人格化,让“物”与“情”做到某一方面的统一,并且在最后能够交融在一起,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说,作者对物象进行具体描绘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在展现这一物象的外形,而在于将物象与个人之志进行联系,毕竟托物言志中的物象与作者志向如果没有什么关联的话,物的存在就是没有必要的了,因此托物言志需要花大量的笔墨突出“物”与“情”之间存在的共性,并借机融情与物,情物交融。托物言志手法在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先引出物象,再对其进行细致描写,最后由物及志,在物与志之间进行联系,升华物像所表达的内涵,作者用细致的描写给予物象一个不脱离其特征的象征意,并通过这一象征意抒发自己的内心志趣。南宋爱国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中写道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这首诗前两句详细描写了石灰开采、冶炼到成器的过程,然而却在第三句中写道了“全不怕”的牺牲精神,最后一句更是直抒胸臆,明言要做一位清白的人,这首诗先描绘了遭受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的“石灰”形象,然后由物及志,将石灰人格化,并通过刻画石灰抒发他为国尽忠,不畏惧牺牲的意愿和坚守刚直情操的决心,石灰成为了作者内心情感的寄托物。托物言志在写作过程中强调通过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做到“物”与“情”的融合,因此所用到的借助物,经常包含作者的私人体验,常常是作者个人志向的寓体。

五、结语

可能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明明是经常使用的概念,但却不能很准确的解释他的内涵,托物言志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用到看到的概念,然而对它的概念和区别却不甚了解,基于此,写作本文,对托物言志的概念提出上述两点粗浅的看法。

参考文献:

[1]张运辅.“要留清白在人间”──读于谦的《石灰吟》[J].石油政工研究,2001(05):57.



福建宏翔高级中学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山河路288号
电话:0593-8896066
学校微信公众号
学校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