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定军+学校文化是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核心竞争力(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6(上)发表时间:2021-06-01 15:25 发表于:《教育考试与评价>;CN:51- 1766/C4; 发表时间: 2021年6(上) 学校文化是普通高中的核心竞争力 福建宏翔高级中学 徐定军 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背景下,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评价、创新课程体系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学校文化 教育理念 教育评价 课程体系 核心竞争力 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学校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在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过程中,普通高中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这就必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创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学校文化是学校价值观取向的标志,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需要学校创新教育观念。 第一,改变教育价值观,这主要指的是人民对教育与社会和人的价值关系的认知。其中,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只有促进人的发展,才可以从整体上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教育价值观不只是强调了教育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更加关注教育对学生自身成长的影响。因此,高中学校教育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树立全面的人才观。这主要是指对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人才的衡量标准的认知。过去,人们对人才的标准认定比较的单一,甚至是只要接受过高学历教育的人,都可以称作是人才。但是在21世纪,衡量人才的标准有所变化,高素质人才不仅仅要接受过专业的教育,还应该具备极高的人文素养、个性以及创新能力。 第三,树立全新的教师观。主要是指对教师角色与作用的正确认识,切忌将教师当成是已经定型的传话筒。文化至上背景下,高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也就是说,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递知识,还应该注意激励学生进行思考。除了教师本身的固有职能以外,教师还是一个顾问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论证,引领学生做出一些有创造性的活动,促使学生相互讨论与探究,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在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过程中,我们学校以“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实现师生幸福成长”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家国之情怀,健康之体魄,创新之能力”为育人目标,打造国防教育特色,积极推进学生自我教育,为学校育人方式改革的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根基。 二、创新评价机制,促进育人方式改革 教育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是引领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评价机制必须改革创新,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第一是对学生的评价。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渠道,是高中学校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新课程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高中学校对考试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首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闭卷考试会培养出一个纯粹的知识储蓄者,而开卷考试可以培养出一个知识的灵活应用者,因此,针对一些选修类课程,可以允许学生带书本参与考试,进而促使学生创新能力与意识发展。其次,多元化的考试方式,每一种考试方式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不一样。例如:笔试检测学生的认知领域,包括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口试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操作性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再者,形成性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形成性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以及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立体化的评价模式,可以更加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后,重视实践环节,要做到课外内的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各种创新实践项目,或者是为学生提供一些创新型的课题研究,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情况,进而促使其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学校应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第一,学校要建立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组织机构和保障制度,立足实际,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和电子网络评价平台;第二,学校要努力拓宽综合实践活动渠道,开展有益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第三,要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科学性、真实性,坚持常态化实施,客观记录,管理严格,促进学生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劳动素养等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考核制度是学校评价教师的重要方式,也是学校教育管理文化的重要体现。实践证明,做好教师考核评价,对促进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我们学校坚持做到教师考核评价的“四化”。第一,评价结果要多元化。新课程观下的教师评价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就是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 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既要充分考虑教师的课堂教学个性,也必须结合其教学效果,不仅要考查教师的业务能力,更要考核教师的师德修养,用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教师,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积极性。近年来我们学校运用多元化评价积极探索教师评价途径,除了开展教师教学成果、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优秀教师评选外,出台《福建宏翔高级中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办法及考核方案》和《福建宏翔高级中学教坛新秀、教坛新苗评选办法》,每两年申报和评选一届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的青年教师,促进教师成才。第二,评价过程精细化。教师从事的教育活动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工作中的任何成绩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晶, 绝非一朝一夕的产物,因此,我们学校加强教育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落实,人人有评价”,有力地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第三,评价标准科学化。前面说过,教师评价是一个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不能只看结果,不顾过程,评价的目的不是将教师分等,而是更好地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师评价不但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形式而改变,还需要从其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多个方面延伸。激励与赞赏相结合,在动态的评价中推动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地鼓励老师们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尝试把具有个性化的元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主动地参与和开发一种新的课堂教学资源。所以,制定教师评价标准要从发展性、激励性的角度出发,科学制定评价标准。第四,评价形式民主化。既然教师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发展,那么评价形式就要民主化,让教师接受评价,心服口服。因此学校在制定评价标准或者开展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师在评价过程的主体地位,所制定的考核制度需要征求教师的意见,重视教师的个性发展,让教师能够参与考核评价制度的制定与修订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确保考核制度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无论是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评价,或是对学校某个部门工作的评价,都要围绕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坚持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促使评价提高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创新课程体系,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载体,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才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要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重构新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实施。 第一是加强校本教研,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对“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提到,要“面向全体学生,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对课程的实施,要求“学校应依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结合办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实际条件,制订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实施规划”,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要“健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平等互助的教学研究共同体,倡导自我反思与同伴合作,营造民主、开放、共享的教学研究文化,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形成教学风格和特色”。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我们体会到,实施高中新课程的过程中,要立足学校实际,在“依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的前提下,把握核心素养,精简优化教学内容,注重能力培养,加强校本教研,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 第二要优化课程体系,促进校本课程特色化。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由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发展需要设置,“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设置,学生自主选择修习。”校本课程是选修课程的重要组成,打造校本课程精品,促进校本课程特色化,优化学校的课程体系,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学校通过以国防教育为载体构建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开发国防教育校本课程,并结合学科教学,立足核心素养,以学科拓展延伸为依托,融合国防教育;积极创设活动平台,以“国防教育”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发活动类综合实践课程。创新校本课程体系,实现“校本课程特色化”。 综上所述,在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学校文化至上是高中学校特色发展的根基,也是高中学校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需求和新时代赋予普通高中的必然使命。对此,高中学校教育必须要积极进行改革,坚持文化至上,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 [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 [3]郭朝红.评估是如何促进学校发展的——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评估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9(09):38-42. [4]李润洲.从“选考”走向“优质”:何以及如何可能——兼论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的发展之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22):25-30. |